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憶紅樓二三事/作者劉文六老師

憶紅樓二三事

作者劉文六博士,民國五十九年起擔任擔任本校音樂科系教授,曾任音樂系主任。原文刊載於「春風化雨100年」北市師院百年慶
感謝張貴櫻學長(63級音樂班)打字投稿,作為畢業四十年的紀念。

    應聘擔任本校講師兼音樂科二年級導師,那已經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民國五十九年)。這一班學生是音樂科第一屆學生,她們在校期間美麗出名、活潑出眾、不但品學兼優,更是集合全台各地美女於一堂。學校的掌旗官(林美秀、李淑惠、周淑惠)不但名滿校園,更風靡於總統府前的國慶大會上。如今她們已由「二八年華」步入「一枝花」之際。可是畢業迄今的二十一年歲月中,每年都舉辦同學會,話題已由相親結婚轉變成子女升高中考大學。雖然歲月匆匆,但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值此百年建校活動,特記較深刻二三事以示慶祝。

一、  夜間監自習
女師專時期,音樂科每年招收國中畢業生一班三十名,學科錄取標準高於北一女最低分數,術科成績又都是名列前矛,才有機會,因此考進來的學生不但學術科皆平衡發展,且都是應屆國中畢業生中的佼佼者。
為了培養專業服務精神,為了建立優良人格發展,為了孕育人師重於經師的職業道德,當時的學生一律住校,而且規定一律參加晚自習,不得隨意請假,擔任導師者也奉命監督晚自習。
當時的學生教室就是靠近公園路的一排紅樓,每個星期五我都在二樓的角落裡和學生個別談話。有時藉監自習時間個別訂正「和聲學」和「對位法」的作業,但更多的時間是幫學生背書。因為國文師廉永英教授是出了名的背書專家,廉公的背書不是抽背,而是每位同學必背;不是背一小段課文,而是整篇文章。因此監自習最大的收獲者是我,跟著學生也背了不少古文。

二、  是「樂音」不是「噪音」
音樂科是前所未有的科系,第一屆學生踏進校園,不但帶進來歌聲,也帶進來琴聲,對全校師生來說,這是一種新經驗。過去的歌聲與琴聲不是沒有,只是上課的時間才聽得到,現在連下課十分鐘也聽得到,晚自習也在練琴,甚至於早上升旗前就在發生練習,除了熄燈睡眠時間外,時時充滿歌聲,處處可聞琴聲。
歌聲琴聲滿校園的日子,對全校師生而言,有些喜歡,但部分師生就認為那是噪音,為了避免他人的反彈,音樂科的教室或琴房都位於邊緣的角落地帶。一到期末,為了背譜上台的集中考試,全部學生都利用有限的時間加緊練習,以致引起普通科同學的反彈,竟然在導師會議時提案隔離噪音。我不得不大聲解釋道:「根據物理原理,我們同學所發出的是『樂音』而不是『噪音』,要隔離的是公園路上的汽車喇叭聲而不是我們的歌聲和琴聲。」

三、  裙長及膝中分齊耳
六十年代,制服式樣顏色尚未開放,髮禁更不容學生向它挑戰,女師專時代為維護優良傳統,五專四五年級的管教方式比照一二三年級的高中要求,裙長及膝及中分齊耳的規定更沒有商量的餘地。
六十年代是迷你裙風橫掃全球各地的時期,愛美又是人的天性,對於二八年華的她們,自然趨向流行風,紛紛把她們的卡其色軍訓裙捲短。上下學的途中及公車上她們一定穿短裙,到了學校升旗時,為應付服裝檢查,一定放回及膝長裙,等到升完旗進教室上課後,必定又捲回迷你裙。就這樣她們滿足了流行風又不違規。
有一天,教官巡視教室整潔時,發現全班幾乎都穿迷你短裙上課,為尊重教授上課秩序又不敢當場糾正發火,等到下課召見風紀股長時,發現她是按著規定穿裙長及膝,馬上又到班上一看,全班都已穿著規定的長裙上課,這就形成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風氣。
當這一班同學五下到螢橋國小實習時,因為不用到校升旗,躲過了每天晨間的儀容檢查,開始偷偷的留長髮。
一次班會,我提醒她們中分齊耳的規定,他們反駁說:「教育部規定五專四、五年級比照大學一、二年級,可以開放髮禁,我們留長髮有什麼不對?」害得我這位導師也無言已對,更何況她們又加了一句:「老師,難道你願意看我們披著西瓜頭穿晚禮服上台演奏嗎?」
實習結束後返校上課,雖然只剩短短三週,又不能不遵守學校規定,因此她們就決定戴假髮來校上課。別人帶的是長假髮,我們學生帶的是短假髮,為了不讓長髮露出來,自然用了很多髮夾,頭髮也因而變形,最後仍被請到教官室,當眾摘下假髮而寫悔過書。

二十幾年了,回想起往事總令人感到窩心,值此百年校慶,特記二三事以紀念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