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128回娘家徵文(11) 分享篇 : 十天防疫隔離

北市立教育大學校友會慶祝母校創校128週年校慶,將於12月3日(星期日)上午九時起於中正堂舉辦逢十校友回娘家活動。籌備會以分享畢業後生活心得發起徵稿活動。期盼大家能欣賞到校友們不同的生命色彩!

 十天防疫隔離

作者:江素貞(62級忠班)

第一天 3/25/2022 
歡喜就好,勇敢做自己

      人生第一次被關。防疫隔離必須住旅館1110天。

    將近24小時的旅程,我已經累到不行了,到桃園機場還要做PCR檢驗,等結果出來後才能坐防疫計程車到旅館入住。安置好行李洗個澡,就已經快12點了。 

    從今天開始我將孤家寡人在同一個房間吃喝拉撒十天。

    電視台返覆報導同樣的新聞,窗外陽光燦爛。台北晴朗的天空讓我的心情格外陽光!我想起了「歡喜就好」這首歌。一首極具代表性的閩南語歌曲,由台灣歌手陳雷演唱,表達了積極的人生觀。陳雷以討喜的外型以及甘草的個性紅遍90年代的台灣大街小巷。「歡喜就好」也是兩岸票選閩南語十大經典名曲之一。

你可曾想過,如果你今天要離開這個世界,你留下來的會是什麼?

尋尋覓覓的人生,或許我們一直在尋找著什麼。幸福嗎?但究竟什麼是幸福?我以為幸福可以很簡單:

餓時,飯是幸福;渴時,水是幸福;窮時,錢是幸福;困時,眠是幸福。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就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在我看來,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

 因為疫情,百般無聊宅在家裡,開始嘗試用文字重新整理記憶,誰知一發不可收拾,竟然長篇累牘寫了一篇又一篇。在古稀之年煥發新的生命力,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只要找到熱愛的事情,就想盡辦法實現它。不是想成名成家,而是為了餘生瀟灑輕鬆,做回真正的自己。

 我們常在離別時,用人生何處不相逢來寬慰自己。但我們都明白,人生是過一天少一天,見一面少一面。有些轉身,真的就是一生;有些離別,真的沒有再見。太多的來日方長,都是後會無期。別等到人走茶涼,才去追悔莫及;別等到天人永隔,才懂天道無常。

 人只有到了一定境界,才能尊崇內心的感受,服從內心的旨意,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不是別人認為的樣子。 

餘生很寶貴,我只想勇敢做自己。歡喜就好!

第二天  3/26/2022(六)
守候一生的朋友

 有一種氣候叫反覆無常。

氣象報告周六(26)起鋒面接近,各地天氣明顯轉趨不穩定,普遍會出現陣雨或雷雨。周日(27)東北季風增強,低溫有可能又會降到14度以下。
 
孤館寒窗風更雨,欲語語還休。
昨日春暖今日秋,知己獨難求。
四海為家家萬里,天涯蕩孤舟,
昨日春潮今日收,誰伴我沉與浮?
 

這是80年代電影「鵲橋仙」裡的插曲,「難訴相思」的歌詞。正可以代表我此刻的心境。 

人生非淨土,各有各的苦;同是紅塵悲傷客,莫笑誰是可憐人。如果這世界上有這種人,會因為你的一點好而忘記你所有的錯,那麼請務必要珍惜他。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會因為你的一點錯誤,而忘記你的所有得好。 

好友傳簡訊過來:整天都在主持一個資策會團隊的共識會議,一直到晚上。但她想找時間送水果給我。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值得我們珍惜第一種是不富,但卻願意為你傾其所有;第二種是很忙,但卻願意為你有空的人。我發現那些讓你釋懷不了放不下的人,到最後都不會有任何意義,因為能留在你身邊的人,從來都不是拼命追趕的人。 

知己是缘分,是一個懂你的人,而恰好你也懂得他。苦了,可以感情依靠;累了,可以心靈安慰,快樂,可以一起分享。分開的時候,你會知道,遠方有人牽掛是多幸福的事情,是心中的一個烙印,如花朵一樣美麗。或許這是我那麼想回臺灣的原因。有人懂得欣賞你的才華,懂得慰藉你的滿腹牢騷,甚至無須言語的交流,只要一個眼神就能讀懂你的千言萬語。 

天涯有路尋知己,此地無方覓故人。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
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街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
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有一種詩歌叫靜夜相思
有一種孤單叫單人旅途
有一種思念叫黯然神傷
有一種季節叫清明雨上
有一種默契叫心心相印
有一種真心叫無怨無悔
有一種友誼叫一生守候…….

(整夜睡不著覺,有時差….


第三天
3/27/2022(日)
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有個漁夫與富翁的故事是這樣寫的:
一個富翁來到一個小島上渡假,雇用了島上的一個漁夫當導遊。
幾天的相處下來,富翁跟這漁夫說:你做事很勤奮實在,我很欣賞。我願意花錢投資你買一艘新的漁船,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魚。然後賺的錢存下來就可以買第二艘、第三艘漁船,擁有自己的船隊。然後,就有資本建設魚罐頭工廠,行銷全世界。也許在20年的辛苦工作之後,你就可以像我一樣,每年可以有一個月優閒的在這小島上渡假,享受自己的人生。

漁夫回答富翁說:你辛苦了20年,每年卻只能有一個月來這小島上休假;可是,我卻天天在這小島上渡假,過你辛苦20年才有的生活。

 故事有許多版本,但都大同小異。文中的漁夫似乎很有智慧,給了富翁一個機會教育,讓他認知他的人生觀不也是白忙一場,倒不如像他這樣悠然自得。

 人不能渾渾噩噩不求上進,得過且過虛渡一生;人也不可為追求夢想而忘了停下腳步看看周遭美好事物。

每個人因為出生不同,都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富翁不是漁夫,焉知眼前的慢活人生滋味?漁夫也不是富翁,又豈能體認富有後的人生滋味?

 人,一生中到底在追求什麼?所謂的價值觀又是什麼?

當個樂活的漁夫也好,學習富翁創業家精神也罷,這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這故事其實是要點出一個智慧,漁夫雖然不富有,但卻活得很幸福快樂。

 食物會隨著料理的方法而有不同的味道。人生的味道是隨著自己的「想」法而變的不同。人生就是一連串選擇的結果,選擇的好壞只有親身經歷過後才會冷暖自知。 

原來以為住防疫旅館會很難過。但心念一轉,覺得能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也是難能可貴的奢侈。就當做閉關吧

 簡單是生命的本色,自然更能貼近生活。「見山是山」只見到萬物的表相,是執著的表現;「見山不是山」則能進一步,超越形相,透其內蘊與本性;「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才是最後的歸處。能讀懂簡單的真正含義,一定是經歷了複雜的過程,才懂得刪繁就簡,一切從容。

 談過山水的三境界,我又想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治學三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是第一境界。 「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第二境界。 「 衆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三境界。細細品味,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簡單,去除了許多塵煙煩憂,世間路有千萬條,能夠活出自我便是燦爛!孤獨是靈魂的盛放。 將世間繁華,安放在安靜處,寫上平安與喜樂,慈悲與智慧,隔離中每天跟光陰對話,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簡單的人,一杯茶,能品出雲淡風輕;一朵花,寫意一處風景。不取悅、不疏離,心甘情願的接受眼前的一切。此時內心豐盈、人格獨立,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不是時間奴隸!

 於塵煙中見月朗,在百花中尋芬芳。

 有一顆自由喜樂的心,就能活得清澈。不需要把太多的人請進生命裡,儘量在內心修籬種菊,如此知足而平和,於簡單中領悟生命的美好,心中有主見,靈魂自有芬芳

  
第四天 3/28/2022(一)
再回首

墨西哥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寓言故事: 一群人匆匆趕路,突然,其中一個人停了下來; 周圍的人都問他:「你怎麼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的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快,靈魂被落在了後面。」這句話說得太玄妙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臨的各種機遇和誘惑也越來越多。相信很多人有過類似的糾結與煩惱:是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還是做投機取巧名利雙聲收的事情;是堅守婚姻的忠誠,還是接受誘惑投入一段刺激香艷的婚外情?

人總是固執地堅信最好的是在遠方,總是不願意停下腳步,回頭望一眼;總是花費一生的時間去尋尋覓覓,到最後遍體鱗傷,才明白原來最好的、最想得到的一直都被甩在了自己身後。

喜歡聽姜育恒唱的「再回首」。一瞬間感知很多人生故事,刺痛內心的悲傷之情。他的歌聲在孤獨寂寞中,感受到一絲心靈的慰藉,漸漸平和內心起伏的波瀾。

https://youtu.be/t2B_SPk77M0

再回首,是對世界的關照,也是對自己的靜觀。只有回首,才能頓然醒悟,喚醒在追尋的路上已漸漸疲憊麻木的心靈,然後才能重振旗鼓、繼續向前走。

回首來時路,前塵往事恍如昨日一般。雖崎嶇難行,但也讓我體驗了生命的另一種悸動。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有了清晰的認識,明白「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就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要放棄的是什麼。

老子說過:「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意思是,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禍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的罪過,知道什麼地步就該滿足的人,永遠會自得其樂。這就是「知足常樂」的由來。

為人處世的優雅會是痛過、沈澱後,還願意去做一個溫暖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信仰,不急功近利,不浮誇輕薄,寵辱不驚,淡定安逸。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人生的道路上何仿先回頭看,再往前走。

 
第五天3/29/2022(二)
春日何遲遲

 上了年紀常常在清晨三四點鐘醒來。久而久之,這成為我最美好的時光。我喜歡這時候往理想的國度和美好的想像裡頭鑚。 

在曙光來臨之前,點燃性靈的覺知,不為猜疑所惑,不被私心所障。真理從清醒而來,善良從慈悲而來,人性之美也從心靈的曙光而來。

 聖經說施比受更有福。「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個微笑,給人一份心意,給人一點服務。給人以玫瑰手有餘香。善意的給予,美化了人生,進化了社會。 

四十二章經:「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 

想要害人,就好像仰起面,對天吐口水一樣,這口水不會到天上。口水還是落到自己的臉上。逆風,就是迎風。你對著風來揚灰塵,這塵不會到前邊去,還都落回到自己身上來。

 佛教的因果報應,簡單的説就是「自作自受」。自作自受正是提醒我們,「要怎麼收獲,先怎麼栽」,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腳印去耕耘人生的福田,最後才會有好的收成。

 2500多年前,孔子說過這樣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好比是一塊磁鐵,和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相互吸引。假如你想結交德行高尚的人,那麼自己也先得成為這樣的人,你所有的思想,作為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伏爾泰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我堅決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你的觀點的權利。」

 「己所欲之 ,慎施於人!」意思很明了:即便是自己喜歡的事,也要考慮再三才推薦給別人,不要輕易把自己的好惡加在他人身上!

 我們要「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接受了別人的給予我們多少的因緣,我們也應該給予他人一些善的因緣,廣結善緣,才是發揮了給的價值。佛陀說「隨喜」的功德,和親自去做沒有分別。別人說了好話、做了好事,我們應該隨喜讚嘆。

 現代的社會你好、你能,別人嫉妒你;你貧、你窮,別人看不起你。富人捐錢行善,他批評是九牛一毛;如果經濟拮据也做善事,他說這是打腫臉充胖子!這都是因為沒有隨喜的關係。

 努力養成隨喜的性格,對於善事義行能隨喜參加、熱心擁護,這樣的社會才祥和,也是人民的幸福啊! 

春日詞(宋,白玉蟾)
春日何遲遲,
東風吹紫微。
子規愁句句,
楊柳恨絲絲。
上帝無消息,
仙飆杳去期。
水長更天遠,
跬步成相思。 

今日微雨。春風拂面,寒涼吹進高樓。倚窗眺望長長的巷弄,在破曉時分佐一抹淡彩,佐ㄧ道心思,悠然於天地之間。

 最貼近的內心、最柔軟的事情,我們都是避開眾人的眼光做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要在得失上太過認真計較,不因為一時的得失,而影響到一生的期許。

 層次低的人總是強勢,界界高的人卻隨和。隨和的人就像水,雖然柔軟卻可以包容萬物。做人隨和,說話給別人留有餘地;做事隨和,才不會鑽牛角尖,這樣自然就會有好人緣了。

靜中生真境
淡中識本然

第六天 3/30/2022(三)
莫忘初心
 

《華嚴經》有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做一件事的最初原因。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初心。人生只有一次,生命無法重來,初心也是在人生的起點所許下的夢想,是一生渴望抵達的目標。我們都應該不忘初衷,然而,為何物換星移,初心便被遺忘了呢?我們是不是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想到一則小故事:

老教授問學生:「你上山砍樹,前面剛好有兩棵樹,一棵粗,另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 」 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砍那棵粗的了。」教授笑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相思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檜,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 」大家一想,紅檜比較珍貴,就說:「當然砍紅檜了!」老教授一笑說:「那如果相思樹是筆直的,而紅檜卻歪七扭八的,你們會砍哪一棵?」 學生回答:「那還是砍相思樹。曲的,什麼都做不了啊!」教授目光閃爍著再加了條件:「相思樹雖然筆直,可由於年頭太久,中間大多空了,這時,你們會砍哪一棵? 」雖然搞不懂教授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學生們還是從給的條件出發,說:「那還是砍紅檜,相思樹中間空了,更沒有用!」

 教授緊接著問:「可是紅檜雖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厲害,砍起來非常困難,你們會砍哪一棵? 」終於有一個學生問道:「教授,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教授收起笑容說:「你們怎麼就沒人問問自己,到底為什麼砍樹呢?雖然我的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果取決於你們最初的動機。想要取柴,你就砍相思樹;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檜。你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提著斧頭上山砍樹了!」

 人生路上,失落與坎坷在所難免,可有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在最後關頭成不再堅持,甚至忘記了當初自己選擇某件事的初衷到底是為了什麼。

 唐朝玄奘大師為了圓滿自己的最初發心,在西行取經途中雖然歷經千辛萬苦,有時甚至是生命危險,卻從沒有退卻半步。隨行的同修中,有的人由於不堪其苦放棄了西行,也有的客死途中。玄奘大師懷著「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半步生」的決心,忍飢挨渴,九死一生,最終到達印度那爛陀寺,從而圓滿完成了西行求法的大願。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所有事情都難在堅持,有了初心,還要堅持。也許「初心」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忘初心」非常難做到,所以才顯得「不忘初心」特別的可貴。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人生若只如初見  」,這勾起了我們對過去某個美好時刻的懷念。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人、都還如初見時的模樣該多好呀!若只是初見,一切美好都不會遺失。很多時候,初見,驚豔;驀然回首,卻已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

 隨著年齡的增長,赫然發現知心朋友一直都在身邊,而逢場作戲的朋友最後會漸行漸遠。不疼你的人,不要去找;不幫你的人,別去討好;不想你的人,絕不打擾。 做人其實很簡單,將心比心,你真,我更真。你假,我轉身!

 做人守住自己的本心,你會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做事守住自己的本心,你會成為一個受人信賴的人;在情感上,守住自己的本心,你會得到一位相伴終生的伴侶。

可惜生活和愛情常常不在同一條軌道上。漫漫人生,有些人雖沒有忘記,卻沒有了最初的感覺,也忘記了當初非要在一起的理由。從最初的激情澎湃,雄心壯志,漸漸隨著時間的蹉跎,生活的無奈,在這個複雜的世界和現實面前將自己的初心一點一點的消耗殆盡。即使被冷落,即使被孤立,也不要為任何人改變自己的特質,不應放棄初心,更不應諂媚他人而投其所好。

 找回初心,才能找回自我,才會有所目標。從前所有的甜蜜與哀愁,所有的勇敢與脆弱,所有的跋涉與歇息,原來,都應該是為了回歸本心。願我可以在內心深處永遠保持一份本真,保留一份自我。


第七天3/31/2022(四) 
「心齋」與「坐忘」

 一直很喜歡莊子。

 年輕時想學道家的逍遙。但「絕跡易,無行也難」的境界卻不是凡夫的我可以參透的。中年學佛,要學佛家的「空」則難上加難。金剛經説: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胸襟,也只能心嚮往之。

 已趨古稀之年,生老病死也看了不少,知道世間的一切沒有一樣可以永久;明白人生之所以苦,就苦在我們總想以有限的生命與能力去掌握恆久的天地與變化。所以我盡量做到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一切的糾葛沈澱、清理然後「遺忘」。讓自己可以重新面對下一個旭日東昇的日子。

 莊子認為精、氣、神是生命的基礎。他説:「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因此在養生之法中養神比養形更重要。如何養生呢?

莊子指出:「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不應過度勞累和損耗。

莊子還進一步提出了養神的方法——心齋和坐忘。

 「莊子•人間世」記載了孔子和弟子顏淵的對話,借孔子之口闡釋了心齋的意義。有一次顏回向孔子請教進學的方法。孔子就讓顏回先回去進行齋戒。顏回說自己家裡貧窮,已經三個多月沒有喝酒吃肉,這可以算已經齋戒了吧?孔子說這是祭祀的齋戒,而不是心齋。顏回問什麼是心齋呢?

 孔子說:「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心齋是屏除雜念,使心神專一,不用耳朵去聽世俗的聲響,而是用心聆聽內部的聲音,感受虛無的境界,虛無空明的境界就是「心齋」。

 「坐忘」的故事見於《莊子·大宗師》,也是孔子與弟子顏回之間的對話。顏回告訴孔子,我最近有所進步了。孔子問有何進步,顏回答曰:我已經忘卻仁義了。孔子說,很好,但還不夠。過了幾天,顏回告訴孔子,自己已忘卻禮樂,孔子說還不夠。又過了幾天,顏回說自己又有進步,已達到「坐忘」的境界。孔子驚異地問,何謂坐忘?顏回回答:「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意即捨棄強健的形體,廢棄敏銳的感官和頭腦,擺脫身軀和知識的束縛,與自然之道渾然相通,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就是坐忘。孔子聞之,對顏回讚賞有加,稱其為賢人,並謙虛地說希望自己也能步其後塵。

 與心齋的故事一樣,這段對話也是莊子編撰的寓言,為借孔子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儒家向來重視仁義、禮樂,而這個故事中,顏回將這些統統拋到腦後,卻被孔子稱讚為賢人,也包含了莊子對儒家價值觀的暗諷。當然,莊子講述這個故事並不只是為了調侃孔子,而是明確表達了只有捨棄自身的形體、智慧、知識,才能通達自然之道的觀點。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閒,而擾攘者自冗。

 您覺得呢?

 

第八天4/1/2022(五) 
春雨綿綿起相思

 午夜夢回赫然發覺自己還在隔離中。

睡不著覺了,任思緒飄逸。往事只能回味,光陰積累記憶,魂縈舊夢的一縷相思情由然而生。喜歡在這樣的時光里,不慌不忙,不驚不擾,執筆寫下明澈舒心的文字。
春雨入夜潤青草, 微風做哨信傳到。

 人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生命本該如此,你有深情,我有眷戀;你有惦念,我有回顧。 

午間開窗,一股溫熱的風徐徐迎面而來。似一層薄紗,輕柔的披散在我的肩頭。清晰可見隔壁大樓的圍著鐵欄的陽台上,繁花盛開。在春雨濛瀧的詩情畫意中,任我剪輯那些流光溢彩的芬芳。

 歲月荏苒,覆蓋了過往,那些開開又落落的花瓣,重重疊疊,風化了多少年華如夢,寫意了多少人生悲喜。人是「有情」眾生,甚至一切有情識、有生命的眾生,都「有情」。情愛原是生命的根源,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生命中,總有些人,安然而來,靜靜守候,不離不棄;也有些人,濃烈如酒,瘋狂似醉,卻是轉身無期;無數的相遇,無數的別離,就像這冬去春來的輾轉,也像那春去冬來的更迭。無需不捨,自有輪迴;無需流連,自有重逢。

 黃昏時分,夜幕緩緩下垂。路上行人匆匆,前行趕路回家的人,一定有一份「式微,式微,胡不歸?」的牽掛。

 詩經「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文字的讚美是很有力量的,這種適切的比喻一直都被人們沿用。今日我們說什麼形式或潮流開始走下坡路時,我們都用到式微這個詞。

 式微有一種纖弱未被斬斷的美,遠處的小屋透出一點淡黃的燈光,雖然微弱卻有溫馨。搭機時就有「近鄉情更怯」的情懷,對於異鄉遊子來說天邊的那一縷微光是多麼重要啊! 

思念很美,也很苦。作为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總會為某一個人牽腸掛肚。「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他來時你欣喜若狂;他走時你哀傷失落;相隔兩地時你思念成疾。不管你相不相信這個人,他總會出現或早或晚,不需期待亦無法躲避。思念的滋味,是一種望眼欲穿的期盼,是一種怦然心動的歡喜,更是一種千回百轉的惆悵。思念有甜蜜溫暖,更有絲絲縷縷的憂傷。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李清照的經典名句。無法排除的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廣為傳誦。他在巴蜀的某個雨夜寫了一首「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七言絕句中沒有華美的典故,句子也平易自然,宛若一封八行書。全詩沒有一字說相思,卻寫出了最動人的思念。

 當我們思念一個人時,簡單一點的,大概是:我想你了。含蓄一點的,會說:院子裡你喜歡的木蘭花開了,我備好了飯菜,你什麼時候回來?而「夜雨寄北」全詩,李商隱未曾有一個字提及「相思」,但字裡行間那種撲面而來的思念之情卻直擊靈魂。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短時間還不能實現,流露出離別之苦與思念之切。

 年少不懂李商隱 
讀懂已是詩中人。

 

 第九天4/2/2022(六) 
生命的自覺

 今年318日,86歲的亞蘭•德倫,在瑞士對外宣稱決定按照自己的意願結束生命。一代巨星將走完他傳奇的一生。

 年輕時亞蘭•德倫帥絕人寰。他是銀幕上的性感象徵,也是1960年代至1980年代「完美男人」代表。晚年他獨自生活在瑞士山區的豪宅,除了住宅和花園,還有三個游泳池、一座教堂、一片森林、一個湖泊、直升機跑道…物質生活幾乎應有盡有。看似完美的人生,卻未能擁有順意的晚年,用他自己的話説:「我孤獨的要死,這一輩子,除了幸福,我什麼都有了。」

 一個人,風塵僕僕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為懂自己、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掉了快樂,然後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裡忘記了快樂。

 人總是悲傷時要一個肩膀靠,而開心時就想擁抱全世界。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層,而是在極深的內里。人生是一場不容易的修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這些都是「悟後起修」的開端,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和你自己真正的有功夫,有修證並不能劃等號。我們總是把自己困在執念和過去的傷害中。早晚你會明白,除了生死其餘的,都只是擦傷罷了。

 願能: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對情味,以柔軟心除罣礙。

 終於明白旅行的意義,是跟一些人相遇,然後再與他們告別。離開永遠比相遇容易,因為相遇是幾億人中一次的緣分。而離開只是兩個人分離的結局,相遇難、分開易,世人皆看不到有緣無份的熙攘。但願我在來去之間,將真愛尋覓,將真心收藏,淡然相隨,安暖相伴。


 第十天 4/3/2022(日)
中國人的幽默

 幽默是外來詞,由英文Humor音譯而來。它是一顆充滿悟性、靈巧、活潑與睿智的禪心。是美滿生活的泉源,更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潤滑劑。

 林語堂先生是最早將「幽默」二字引進公眾視野的文人。他曾這樣闡述幽默的重要性:「無論哪一國的文化、生活、文學、思想,都是用得著幽默的滋潤的。」他認為幽默並不單純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許多成語背後,總有一個典故。南北朝時的筆記小說「世説新語」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時期的文人逸事。

其中不乏許多有趣的事和哲理的故事。像:東床快婿、望梅止渴、管中窺豹、肅然起敬、道旁苦李、身無長物、鶴立雞群、漸入佳境、七步成詩…..正是「故事說不盡,妙筆吹又生」。對牛彈琴、此地無銀、洪喬之誤、只許州官放火……等等都是耳有所聞,又常掛在口邊的成語。人間需要有幽默,有幽默才有風趣,有幽默才有智慧。它化解尷尬,帶來愉悅,讓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對聯」是中國人特有的幽默。中國的對聯,含有很多幽默的元素,常常讓人讚嘆欣賞、拍案叫絕。

五月黃梅天
三星白蘭地

眼裡有塵天下窄
胸中無事一床寬

「抓抓癢癢、癢癢抓抓,愈抓愈癢,愈癢愈抓。」對「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多有意思!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在屢試不第的時,寫下這樣一副自勉的對聯

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梁啟超和張之洞有一副妙對: 

張出上聯:

四水江第一,
四時夏第二,
老夫居江夏,
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梁啟超從容應對:

三教儒在前
三才人在後,
小生本儒人,
不敢在前不敢在後

 

安徽定遠縣城隍廟的大殿有一聯:

淚酸血鹹,悔不該手辣口甜,只道世間無苦海。
金黃陰白,但見了眼紅心黑,哪知頭上有青天 。

 

上聯酸、鹹、辣、甜、苦是五種味覺,下聯嵌入了黃、白、紅、黑、青五種顏色。

 乾隆戊申年,京師工部衙門失火,乾隆命令大司空金簡重新建造。當時京師流傳一聯: 

水部失火,金司空大興土木。 

很久都沒有人能對上。中書君向紀曉嵐求對。紀先生笑説這不難對上,但恐怕要對不起你了。中書説:「沒關係。」曉嵐説:

  北人南相,中書君什麼東西。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對五位的東、西、南、北中,真可以說別出機杼!

 ~~~~~~~~

相聲是中式的脫口秀,發源於晚清。用中國話說相聲必然是中式幽默。相聲是中式幽默的繼承與體現。從「説、學、逗、唱」,「三番四抖」讓具有荒謬荒唐的、出人意料的、而就展現方式上又是含蓄或令人回味深長的說唱藝術。一層層包袱內緊外鬆、有條不紊、惟妙惟肖、含蓄雋永的過程更使得人們都大笑不止,身心愉悅。

 近年來相聲藝術日漸沒落,願相聲藝術家們與相聲愛好者「化作春泥更護花」,將相聲中國人幽默的精神繼續傳遞下去。

 秦始皇想擴建皇家獵場,其範圍東到函谷關,西到雍縣和陳倉。優旃是歌舞藝人,為人機智詼諧,善於言辭。他見君主的作為有不完善之處,會以歌舞形式幽默勸諫。他跳起舞來唱著:「陛下這個主意真是好,還可以多養些奇珍異獸在裡面,一旦有敵人來犯,麋鹿就可以用角將他們頂出去了,這省下了多少養士兵的支出。」秦始皇看到聽完後,哈哈大笑幾聲,同時了解了這做法不妥,之後就取消了這個計劃。

「史記•滑稽列傳」司馬遷記載了優孟、淳于甕、東郭為代表的一批極具幽默精神的辯士形象,他們勸諫君王並不是一上來就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行附合,取得君王心理上的認同之後,再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指出君王的缺點,使君王自己認識到錯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林語堂先生認為最上乘的幽默會帶一點我佛慈悲的念頭,文章火氣不要太盛,讓讀者會心一笑,得淡然之味。有一次, 輪到他演講的時候,已到中午,與會者飢腸轆轆。他上台後說:「演講應該和女人的裙子一樣,越短越好。」說完就結束了發言,聽眾哄堂大笑,堪稱他令人印象最深的演講。

 幽默就像炒菜用的調味品。適時適當的幽默讓人們的談話內容,更有滋味,也更吸引人。

作家三毛曾經說:「幽默是面對無聊人生的一種方式,它會讓人覺得好笑,使人心生愉悅。但是所謂的幽默並不是吧無聊的事斥為無聊,而是不妄下定論,甚至是懷著一種悲天憫人的心態。」

 著名作家錢鐘書聞名中外,有一次他婉拒了一個英國女士的求見,他說:「如果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很不錯,但你又何必認識母雞呢?」

 幽默是一種品味,一種人生態度。一句幽默的話語,蘊含著無限的深意和啟發;幽默不是嘲笑,它是自我的陶侃,一句幽默的話語,傳達了無限的溫馨和關懷。

 

明天一早就可以出關了,心情大佳。

 作者簡介

作者:江素貞(62級忠班)
光復國小教師
美國賓州明德中文學校教師、教務主任、校長
美東中文學校聯合會<最優良教師獎>得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