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由瞿德淵常務理事聯繫,請73級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顏世鉉校友推薦安排了參觀行程。
![]() |
左上:兩位73級的菁英校友顏世鉉研究員和瞿德源常務理事促成今日的參觀。 大家先在中研院地標中顏郵局門前集合,顏世鉉校友先說明參觀三個館的用意。並且強調史語所歷史陳列館館藏的重要性和古物的地位。大家充滿期待! |
內閣大庫檔案
![]() |
導覽吳秀玲首先參觀內閣大庫檔案室,在清末朝代轉換之際,268年的清朝皇室第一手政府資料三十多萬件一度被賣入紙廠製造再生紙,有賴中研院第一任院長傅斯年先生極力奔走號召,才得以保存,沒有被絞碎、沒有被外國研究機構買走,否則研究清史就得到國外了!這三十多萬件的第一手資料包括聖旨、詔書、奏摺、貢文、試題、卷子、進士名冊、大學部文書、修書處文書、奉天舊文書等。聽了當初檔案是沒分類一綑一綑的,當任過文書管理職務的校友都不勝唏噓。而有幸親近檔案的研究人員爬梳之後一定有許多發現。 |
所謂<金榜題名>,我們看到兩個金榜: 上圖大金榜高 92.8公分、長 427.1 公分是道光24年(西元1844年)武殿試的金榜,鉅大的篇幅張貼在城門口公開展示的。 下圖小金榜是呈給皇帝閱覽的,這份道光27年(西元1847年)的文殿試小金榜,高約 32.4公分 、長約 386 公分,題名的有231名。圖中這份榜單的人物大有來頭:第二甲三十六名是李鴻章、三十九名是沈葆楨是我們而熟能詳且影響歷史發展的人物。 我們紛紛分享當年看榜單的經驗!小編當年高中聯考放榜是到建國中學外牆上看榜單的。 |
聖旨
![]() |
清宮劇看多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聖旨是不會從袖子裡拿出來的。"詔"是要公告全國張貼的。 清聖祖仁皇帝(康熙)遺詔,是一份大尺寸文件83.6x240.5cm,康熙皇帝生前回顧自己一生的成就頗為自得,文末第二行讚美「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寫得清清楚楚,是把皇位傳給「皇四子胤禛」。所以傳位十四皇子改為傳位于四皇子,真的是野史的想像! |
殷墟
![]() |
史語所於 1928 至 1937 年,在河南安陽殷墟進行 15 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發掘出10座大墓與1200餘座小墓,挖掘出的甲骨文、玉器、青銅器、陶器、馬車....這些珍寶在戰亂年代輾轉神州大地,然後渡海來台幾經遷徙最後定居南港。 |
![]() |
40號車馬坑裡,是一個龐大的車馬陣。有馬的骨骸、還有散架的馬車零件,經過拼裝做出1:1的商代馬車放在陳列館入口展示,這些考古所以對殷商時期的車馬器有深入的了解。網站上有有詳細的報導。https://museum.sinica.edu.tw/collection/7/item/934/ |
胡適紀念館和胡適故居
![]() |
胡適紀念館 · 胡適故居.、廊道、擺設等格局,大體上仍保持胡適先生生前生活起居的原有風貌 · 陳列室. 展示胡適先生的著作、手稿、照片、遺物與紀念物,以及胡適在台的紀錄片。感謝文化大學歷史學博士岑丞丕先生的導覽,他對胡適先生的敬佩溢於言表。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享年71歲,他是鞠躬盡瘁,心臟病發作在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屆院士歡迎酒會時。他在外交、政治、學術有許多成就和貢獻,影響最深遠的是推動白話文運動,我手寫我口,促使全華人溝通、創新、傳遞的進步。 |
![]() |
胡適故居,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製作了影片介紹。中央研究院有胡適有紀念館、故居、墓園三個參觀項目。胡適墓園在研究院對面的小山丘,因為天雨路滑今天不課前往在再次連結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網頁可以細看每件展出品的介紹。 |
午餐
![]() |
我們爬了一個小山陡坡到達蔡元培紀念館的Trine &zen 微風中研院店。 這裡林木環繞,環境清幽,還有戶外用餐區呢! 感謝邱邱總幹事,我們一週前就已訂好餐,所以餐點很快就送上來,服務員一上菜就徵詢總幹事這是哪位點的?總幹事就看詳細的清單再分派。 師長們以顏世鉉同學的成就為榮!優秀的校友!我們也與有榮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