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友會慶祝母校創校129週年校慶,將於12月1日(星期日)上午九時起於中正堂舉辦逢十校友回娘家活動。籌備會以感懷師恩、感謝母校栽培之意發起徵稿活動。期盼透過老學生的手寫下師長的點滴,讓師長的懿行在浩瀚網路永遠留存;讓位於麗正門旁的校園生活能留下片鴻鱗爪片鴻。小編將徵稿文章在回娘家前陸續發布,希望成為回娘家當日的話題,並且激發更多寫作的動機!
永懷恩師---蔡信發先生
作者: 63級愛班陳靜鈴
蔡信發老師和63愛結下師生緣時才三十多歲 |
紅樓的青澀少女正專注聆聽蔡老師上課,時而哄堂大笑,時而勤奮作筆記;這可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台上的老師才三十多歲,雙眼炯炯有神、笑聲豪邁宏亮、走路健步如飛,為這個女校注入一股新氣象。當時只知道老師是師大中文碩士,還在修博士班,不知道的是在以後相處的歲月中,老師的治學精神與為人處事影響了我們至深至遠。
記得專一剛入學時,我們要上國學概論與四書,大家對文章一知半解,詰屈聱牙的字、音和無法理解的文意更令人生畏;授課老師老邁龍鍾,加上濃厚的鄉音,每節上課真的不知所云;於是形成老師上老師的課,學生做自己的事,瀟灑一點的則夢周公去了。每逢考試只能生吞活剝求過關,如此「混」了兩年,無法精進自己的學識,內心充滿煎熬。
蔡老師學有專精又認真授課,從上課中得知老師專研文字、訓詁、聲韻與史學,所以他能將艱澀的古文字體轉化為現代用字,同樣地,無法唸出的古音轉換為現代的音,這樣一來就簡單多了,再加上老師對歷史的博通,將文章的時空背景,作者執筆的目的與心境都能詳加說明,比方他教「李陵答蘇武書」時,會將李廣、李敢、李陵三代交代清楚,再將李陵投降匈奴的背景與動機解釋清楚。由於老師闡述漢武帝、李陵與當時戰況的活靈活現,這篇文章一直身在我腦中,老師真是古文的最佳代言人,也因為整堂課無冷場,有時下課隔壁班的同學會好奇過來問:「剛才你們笑那麼大聲是發生什麼事?」和他們解釋完後,心裡想說的卻是「我驕傲,我班有良師」‧
老師除學有專精外,他的口才便給、思緒敏捷,還寫得一手好隸書。學校舉辦辯論會時,他義務指導如何進攻與防守,讓我們見到老師心思縝密、詰問凌厲的一面。而當作文批改完發下來時,就會發現老師用隸書工工整整的評語,簡直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下,同學終於能領略古文中文字之美與古人的智慧,學習風氣大大轉變,這應該是老師潛移默化的成果吧!
蔡信發老師的墨寶 |
台上是經師,台下是愛護學生的人師、仁師,下課常有同學圍繞老師問東問西,有的求解惑,有的純好奇,想瞭解老師的成長背景。這一問才知道老師的逃難血淚史。大陸淪陷後,年少的老師和哥哥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到香港,等待時機到台灣。在香港盤纏用盡,曾數天無食物可進食,只能淚眼望天。這種苦日子一直到台灣。進入師範學校後才穩定下來。因為機會得來不易,更讓老師淬礪奮發,一路從師範、師大、碩士班到博士班。或許因為這個原因,老師對於同樣是師專生的我們特別關心,常殷切地叮嚀:畢業後要繼續深造,趁年輕未婚時到夜大就讀,取得大學學歷,再往上讀碩士,路會寬廣許多。可惜畢業後,很多人陸續走入家庭,無法達成恩師的囑咐。
和老師相處三年多,感覺卻像家人般自在。畢業時,老師送我們出校門,同學們相約,每年開一次同學會,分享心得。老師也承諾,一定會參加同學會。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老師言而有信,除非有要事,否則一定參加。現在看著照片,往事點點滴滴,全湧上心頭。從黑白照到數位照,細看老師除頭髮斑白外,眼睛依舊炯炯有神,看不出老態;而紅樓的青澀少女已成白髮老嫗,還有人自我消遣,看來我都比老師老了。
老師年年參加63愛的同學會,而紅樓的青澀少女已成白髮老嫗, 還有人自我消遣,看來我都比老師老了。 |
為80歲的老師暖壽,環繞身旁的是66歲還像孩子的學生 |
好夢由來最易醒,2021、2022,因疫情嚴重,我們引以為傲的同學會被迫停辦。2023年解封後,重開同學會,主辦同學卻遍尋不著老師,無法聯繫,這很不尋常;今年大家相聚的時候即將來臨,原本每個人充滿期待,不料卻傳來令人心碎的噩耗:老師仙逝了,在每個學生腦海中充滿活力、熱情爽朗的蔡老師真的走了嗎?
紅樓已拆 美景不再
哲人已遠 典範長存
敬愛的恩師:五十年前,您送我們畢業;五十年後,您修完人生的課題,換學生淚眼汪汪送您畢業;能當您的學生是前世修來得福分,願老師 一路好走
照片取自<<蔡信發教授追思紀念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