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130回娘家徵文( 7)分享篇 收穫總比付出多

  北市立教育大學校友會慶祝母校創校130週年校慶,將於12月7日(星期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起於中正堂舉辦逢十校友回娘家活動。籌備會以分享畢業後生活心得發起徵稿活動。期盼大家能欣賞到校友們不同的生命色彩!

      收穫總比付出多 

魏文郁(74級音班)    

作者魏文郁接受國美館112年優良志工表揚

猶記得當年北上進入師專就讀,第一天見到班導吳愛倫老師,她就對全班說:「要當音樂家的,勸你趕快退學。」就是說從師專畢業後,要能成為學、藝俱佳,稱職負責的老師。因此,主要的音樂專業課程繼續加深加廣之外,教材教法等各項學程教育也是師專生必須學成致用。

    畢業後,我先留在臺北市任教,後轉調回彰化縣,再甄試進入台中教大實小服務。30年的教學生涯有大半時間都擔任級任老師帶班,學校和家長對我的教學都是信任和肯定,尤其在最後10年裡,班上都會安置一名身心障礙學生。也因為這個因緣,退休後就加入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台中服務處的志工行列。當這些有身心障礙子女的家庭,來參加天使心開辦的講座或活動時,志工就負責照顧這些愛奇兒,讓家長或手足可以安心參與和學習,獲得喘息、身心紓壓和分享交流。

在天使心照顧愛奇兒

    國立臺灣美術館是我最常去欣賞藝術畫作的好地方,因此經過培訓後,我也成為國美館的志工,固定在繪本區裡服務。在這兒有各式各樣精彩的繪本,滿足了我閱讀的樂趣,然後我透過設計和安排,在說繪本故事時,讓孩子和家長認識了書上美妙的畫面、獨特的視覺表現和創意的內容。與其說我服務來眾,不如說我們一起悠遊在美妙的繪本故事裡。

左:在國美館繪本區講「三角湧的梅樹阿公」故事,認識畫作「郊遊」並作鏡像畫面活動。
右:在國美館為十方啟能中心學員說「夏天吃西瓜」故事中,進行海浪體驗遊戲。

    國美館為了讓志工增能,開設了很多訓練講座,除了有關西洋、中國美術史,各項展覽作品的認識……之外,也為文化近用、全人服務這個目標,開辦了聽障、視障人導法的服務技巧培訓,手語課程、互動式導覽課程、口述影像導覽撰稿工作坊……,這些都是我做志工的養分資糧。就如口述影像撰稿的培訓課中,我深刻了解:視障者要認識視覺藝術,是有多麼的困難(尤其是先天全盲者)!明眼人一看就懂的畫面,如果有一個具體完整的口述影像文稿,用口語報讀和搭配輔具的觸摸,才能幫視障者建立具體的「心像」認知,也能豐富視障者的多元感官經驗。透過這些學習和訓練,我在國美館為來眾服務時,更能貼近他們的需求,讓他們參加國美館的活動後,能得到收穫和滿足。

左:台中啟聰幼兒園到繪本區聽手語故事「小熊在哪裡」
右;
手語故事「小熊在哪裡」的延伸活動---我的五官在哪裡?

    國美館在2021年「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裡的近用體驗區「今天來看人物畫」,和2024.9.7-2025.3.16「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展中「臺灣美術以人為本的共融之路」這2次展覽作品,身為口述影像導覽撰稿工作坊學員的我參與導覽文稿寫作,工作坊的夥伴相互討論完成初稿後,再交由指導老師趙又慈專家修正定稿,然後運用在視障團體參觀的導覽活動裡。參與了這種為特殊團隊擬訂之個別化服務的寫作中,我也學到觀賞藝術品有哪些要素。後續展覽期間,在服務視障團體觀賞的體驗活動裡,驗證了撰稿內容對他們的幫助,從中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常常聽人說:做志工就是服務他人;在志工服務時,也都會得到感謝的回饋呵。當我服務愈來愈多不同樣貌的人群時,為自己能有所發揮而感到滿足和幸福!收穫總比付出多啊!

為視障者一對一做報讀和觸摸輔具

魏文郁的志工經歷:

1.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台中服務處2015--迄今

2.國立臺灣美術館 2015--迄今

3.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2020--迄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