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130回娘家徵文(4) 感恩篇 再見青春四十年

        北市立教育大學校友會慶祝母校創校130週年校慶,將於12月7日(星期日)上午九時起於中正堂舉辦逢十校友回娘家活動。籌備會以感懷師恩、感謝母校栽培之意發起徵稿活動。期盼透過老學生的手寫下師長的點滴,讓師長的懿行在浩瀚網路永遠留存;寫校園生活,讓位於麗正門旁的莘莘學子的少年時光能留下片鴻鱗爪。小編將徵稿文章在回娘家前陸續發布,希望成為回娘家當日的話題,並且激發更多寫作的動機!

再見青春四十年──臺北市立師專男兒的回眸

作者:吳煒增(74級仁班)

轉眼之間,歲月已悄然走過四十載。那個穿著制服、理著平頭、在南昌街閒逛的少年時代,如今早成了記憶深處最柔軟的一隅。當年走出臺北市立師專大門的我們,誰曾料想,有朝一日會從粉筆灰飛揚的教室裡,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講臺與世界的舞臺?那群青澀的男孩,終究成了一群滿頭銀絲、仍笑喊「老同學」的中年少年。

40年光陰

那時的校園,有一種獨特的氣息──帶著青春的汗水、理想的熱度,與一點點不服輸的倔強。清晨點名、早上升旗,六人一間的寢室、共桌而食的夥伴情誼,構成了我們青春的座標。有人在社團裡高歌,有人埋首書本,有人夢想教壇,有人憧憬遠方。那段時光,既純粹又熾熱,像粉筆在黑板上滑過的瞬間,雖短暫,卻刻下了永恆的痕跡。

也是40年,每段時光既純粹又熾熱

四十年後的今天,有人旅居海外、功成名就;有人仍在教育殿堂中耕耘;有人抱孫弄孫、樂在天倫;有人退休後再啟第二人生。最令人敬佩的,是那些依舊堅守在國小教室的身影──把「不打不成器」化為「不笑不成師」。時代在變,課本在變,但那份教育魂與初心,從未風化。

32年的光陰,愛好體育要感謝老師打下的基礎

四十年,不僅是一串數字,而是一座裝滿故事的時光寶盒——從「粉筆白」到「鬍鬚白」,從「愛唱歌」到「愛養身」,從青澀的準老師到教出兩代學生的前輩,我們走過歷史的轉角,也被生活的磨礪雕塑成更溫柔的形狀。

從小就愛玩,同學會四處開。

有人說,時間是最偉大的老師。那麼,我們這群師專出身的老師,或許最有資格微笑回應:我們既是學生,也是時間的老師。四十年前,我們背著書包學做人;四十年後,我們背著人生學放下。再聚首時,雖頭髮少了、肚子大了、記性差了,但笑聲依舊爽朗。一句「你沒變啦!」或許是世上最善意的謊言,卻也是最真誠的情感。

從73年到109年,改變了,改變了

四十年讓我們懂得珍惜:珍惜那份不計得失的友情、那個滿懷理想的自己、以及此刻仍願意回頭相聚的緣分。青春或許不再,但它從未離開──只是悄悄換了一張臉,藏在彼此的笑紋與眼角光裡。

20年,時光隧道中相遇

感謝當年的師長,讓我們學會如何站上講臺;也感謝彼此,讓人生這一堂課不再孤單。歲月如歌,我們都曾唱過走音的段落,但最後那句「同學情誼萬歲」,始終不會走調。今天,我們不是回到過去,而是帶著過去走向未來。

44年的歲月,少年到阿公。帶著過去走向未來

四十年光陰如詩如歌,風霜未改師專魂──一聲「老同學」,依然是最動聽的青春旋律。

四十年光陰如詩如歌,風霜未改師專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