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感動
作者蔡麗美(69,95)/榮獲第二十五屆教學類傑出校友表揚
「生命有時盡,只有心用不完」,我常常在思索著,哪一種事業最能隨時種下「人間福田」,教育工作應該不會有人懷疑吧!如果是,那麼要秉持什麼思維才能做到。感動是學習的開始,是什麼能感動 老師、學生、社區人士等周遭的人呢?能像溫泉的水波慢慢擴散,產生一股感動的力量,實踐教育的裡想,造福社會。
十多年來,我從社區營造與鄉土教學的參與過程中,深深體驗了上述所言,一個不忍心歷史建物消失的念頭,觸動我寫陳情書,推動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整建工作,大家群策群力完成夢想,如今到北投一遊的人,一定少不了去參觀溫泉博物館,憑弔一下歷史的溫泉味,帶動溫泉文化產業,也成為各個學校鄉土教學的基地;如果當年的學生沒有一起參與,說不定感動不了習以為常的大人,也許認為古蹟剷除夷為平地,增加使用的經濟效益為要。
六年前,時值北投國小創校一百週年,交會在歷史的特殊點,當年學校在物換星移的時空,沒有校史室存放史料,資料有限無從抄起,當年學生好奇的提問:「我們學校以前的校名是什麼?」、「以前的校門在哪裡」,我在學校任教十多年也回答不出來,如何寫一本小學生、世代老師、校友看得懂的百年校史專輯?於是地方耆老成為師生的活字典,大家一起尋找老北投的人、事、物,當我們在百週年那天,看到老校友在老相片前指認自己的小時候畢業照,雀躍不已,一張一張尋找、翻拍老照片的過程,無形中凝聚校友的情感,有大家的參與,這一本校史成為校友愛不釋手的專輯。
如果能將校史轉化成為課程,就不會只是書架上的一本書,課程發展與設計,又將是另一個里程碑。接著九年一貫教育改革開始上路,九年一貫課程內涵,「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能力指標」優於「知識記憶」;「學習領域」取代「單科教學」;「學校本位」優於「行政模式」。因此結合學校、社區資源,發揮教師專長,規劃符合學生學習的能力與經驗的學校本位課程,應運而生。在教育的趨勢中,百年校史成為學校的課程的一部份,校本課程漸漸取代綜合活動課本。雖然是第一個將學校百年歷史轉化成校本課程的學校,拋磚引玉之下,希望不是唯一的學校,期待大家共襄盛舉,一起打開歷史的明燈。
恪守低年級老師的職務做好本分的工作,心有餘力做了上述想要做的工作,平日工作都忙翻了,怎麼可能做職務以外的事?我的答案是:上天很公平,每個人的時間一樣多,「休閒的無聊時間」就是我實踐另一個「教育理想的空間」。只能說「只有心用不完」就能享受工作的樂趣,沒錯!它是創意的動能,活化教學的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