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逢十回娘家,期待五十年的重逢
王明娟(58級三專二)
108年六月底,我接到盧麗卿學妹來電,通知我7月8日124回娘家 開第二次籌備會,並且告知十年前已經辦理過第 一屆逢十回娘家,居然漏了我們班,沒有人通知我們。所幸今年有人想起了還有一個三專二班,原來校友會尋尋覓覓才透過老同事也是學妹的管道聯繫到我。
58級三專二班畢業合影,畢業後還沒有開過同學會。 |
l
甲類三專生…服務期滿的師範生申請入學
在母校的124週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有在民國55年及56年各招收了一班三專生,以後就被暑期部及夜間部取代了。我們這兩班 只佔了124分之2,也就是62分之1,可以說是少數民族了。
當年因為九年國民教育需要師資提升,師範學校改制為師專,招收五專生及三專生;三 專又分兩類,第一類由普師畢業生服務期滿後申請保送。 入學之後就讀日間部,稱為甲類。第二類由高中畢業生報考,進 三專就讀,被稱為乙類三專。
我們屬於甲類三專生, 民國55年女師專招收第一屆三專生,他們就是57年畢業的57級的三專一班。因為第一屆,所以幾乎都是服務三年期滿前來申請的,他們的年齡也比較整 齊。
58級三專二班與熊芷校長(中)李兆興老師拜訪板橋研習會與高梓主任合影 |
到了第二年,我們三專二班就不一樣了,有服務三年的、 四年的、六年、八年的,甚至還有已經服務十二年的。那時候我們班已經有 四、五個結了婚的,還有兩、三個懷孕的,也有生了兩、三個小孩的,在管理上較為不便,所以楊光教官對我們很是頭痛:我們不是校園裡一般15~20歲的學生,我們是師範畢業又已經服務滿三年以上的學生。同學中有好幾個住在 台北的,他們通勤上學;有八九個家住中南部的同學住校,每個新上任 的教官一定先來宿舍向我們噓寒問暖,了解我們這群超過20歲的『老』學生的需求。
三專二班春遊陽明山,訓導處徐貴華主任(前排右二白大衣者),前排左二是作者王明娟。 |
l
三專二班重啟聯繫
兩年一晃就過去了,畢業後各奔前程,有的忙工作、有的忙家庭、有的忙孩 子、更有的忙於結婚,忽忽悠悠回首一看,啊!50年過去了, 這中間一直疏於聯繫。感謝這次逢十校友回娘家的活動,賦予我一個重大的任務,我拿起電話一 個個把他們找回來,到目前為止,仍有四位未聯繫到,其中兩位在國外。同學們一聽到電話都非常興奮, 五十年沒見,又沒聯絡,馬上答應要來參加盛會。
有位住花蓮的同學,我打電話 到她以前服務的學校,當然已經退休了,我只好拜託人事室,無論如何要 幫我找到,還不錯我終於找到了。
另一位同學在桃園的國中任教,因為個資法,校方不願意提供資料,我只好一個電話掛到桃園縣政 府教育局長辦公室,請局長代為尋找。
三專二班在野柳與女王頭合影 |
原來我以為我們班只有19個人,電話應該很快就打完。所以我7月9 日住進郵政醫院, 10日早晨開刀,做人工膝關節置換,出院後每天去醫院做復健,我 想12月1日才要回娘家,我也不著急打電話,不覺一下時間又過 去兩個月。
9月8日我拄著拐杖到公誠樓參加第三次籌備會,很慚愧,學弟妹們 個個忙得如火如荼,而且在月榮總召的號召之下,分組分工細密、進步神速,此時我不得不在回家之後,趕忙拿起電話,尋找失落的羊群 。
58級三專二畢旅環島與李兆興老師(左前一)合影 |
不料每個同學都很熱情, 50年的相思濃情化也化不開,每個人最少都聊了一個小時以上。十幾個電話打了七天七夜,才算大功告成,其中很遺憾的是有兩個 同學已經被上帝接走了,讓我非常痛心,久久不能自已。所以, 從今年開始,我要每一年,甚至許可的話,每三到四個月就和大家聚 一聚,人生無常,千萬不要再造成遺憾.。
無論如何,目前我們最期盼的就是12月1日校友回娘家日,我們促膝暢談!
l
五十年前的師長印象
記得民國58年4月,我們在實習主任李兆興老師帶領下,全班在台北市螢橋國小實習,有一天級任葛琳老師請另一位章光鑑老師來螢橋探視 我們,表示關懷。當時我們很興奮也覺得很幸福,這位章老師又沒有教我們的課,又 不是實習輔導室的老師,他怎麽來看我們?直到接到同學張明月的 喜帖,我們才知道,噢!原來他是來追我們班同學的。(一笑!)
58年4月三專二班在螢橋國小實習。 前排左二:導師葛琳老師, 左三:螢橋國小校長吳雨泉先生, 中立:淺色旗袍教務孫沛德主任, 右二:實習指導李兆興老師, 右一:總務處章光鑑先生 |
民國81年,我參加中國女童軍紐澳之行。沒想到到了總會,看到我 們的領隊竟是陳青青老師。我們一起帶了一女中、景美及中山 女高的20位小朋友到紐澳參訪童軍團,交流、互相切磋。
當年陳老師在學 校教我們的英文,那時好像剛從國外回來,這幾年我常推孫子的娃 娃車在南昌公園玩,經常碰到老師及師丈在公園運動、遛狗。原來他 家和我家只隔一條馬路真是有緣。
民國58年三專二班著畢業禮服合影 |
民國84年,母校100週年校慶時,我被劉文六老師推薦為傑出校 友,又回到母校接受表揚,那是畢業後第一次回母校。如今又隔了24年,母校的栽培及師長教導之恩,使我永生難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