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127回娘家徵文(14) 分享篇...和同學走不同的路

 北市立教育大學校友會慶祝母校創校127週年校慶,將於12月4日(星期日)上午八時起於中正堂舉辦逢十校友回娘家活動。籌備會以分享畢業後生活心得發起徵稿活動。期盼大家能欣賞到校友們不同的生命色彩!

和同學走不同的道路

作者:劉碧蓉(61級忠班)

作者:劉碧蓉(61級忠班)
背景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
在日本兵庫縣演講大亞洲主義的地點

1987
年決定和同學走不一樣的路,辭了教職前往日本留學,這也是我第一次出國。因為有一筆優厚的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足夠支付我在日本三年的生活費、學雜費。當時想:去吧!但可能丟了鐵飯碗的教職,不去呢?以後再也沒資格獲取這筆獎學金。最後還是決定辭職,前往日本進入東京學藝大學,我選擇了社會科教育(歷史學)研究。

 這是一所培育東京地區,國、中小師資的教育大學。猶記得41日初入校門時,校園裡整排的櫻花隨風飄下,宛如下著細雪般的迎接我的到來。櫻花美景以及寬闊的校園,讓我驚艷!喜歡。課堂上,雖然比同學年齡稍長,大家對我都很好,協助我學習,讓我重溫無憂無慮的學生生活。

 東京是個現代化都市,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跟上時代fashion的商場,以及穿梭其間的人群,頻繁的車次,準確快捷的將每天逾四億的旅客送達目的地,這情形宛如現今臺北的捷運網。留學當時,臺北並無捷運,常見公車誤點,機車橫衝直撞,街道擁擠;那時的東京讓我羨慕不已,可見交通網絡如同經濟的動脈,對地方發展是很重要的。

1987~1990在日本留學,刻苦學業之外也沉浸在日本生活中。

 日本也是一個規格化民族,住房的榻榻米,就是規格化的東西,連棉被、墊被都有一定的尺寸。從榻榻米的個數就能算出住屋大小。有了規格,就有模式,模式化的環境,很容易讓人進入狀況,卻不許你標新立異,所以只要你按圖索驥,方向一定錯不了。這種規格文化容易產生集體意識,也容易引發排外心理。集體化使人無法舒張意志,需藉「居酒屋」的氣氛,才能舒緩情緒:同樣的排外心理,使日本人孤立難接近,但日本人卻偏愛以裸裎相見的泡湯文化,來尋求心靈的解脫。

 1990年歸國,因緣際會進入國父紀念館服務。巧合的是,國父館是我進入職場教書那年開館的,對它的印象是國家發展與國家認同的象徵。此時的臺灣「學習型社會」正逐漸形成,人們追求「開放多元」,不僅國人學習新知的意願提昇,在資訊科技的催促下,「全球化」浪潮日盛,相對的一股要求提昇地方文化特色的「本土化」聲浪,也相繼出現。

劉碧蓉在國父紀念館的工作是辦理講座、研討會。最上圖是導覽。
中圖是到日本明治大學學術發表及參訪,
下圖是在
灣大學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

 在國家面臨競爭挑戰,國人發展重於一切的前提下,國父館的業務隨之開展:有文化講座、廣場活動、藝文展演,甚至與中國大陸進行交流互訪。我的工作是辦理講座、研討會30年來,在文化講座中,講者的題目從個人生涯規劃到國家發展,從兩岸交流、大陸風光到海外旅遊,近年更偏向以養生、健走慢活及癌症預防等講題居多,從題目的變化也可以見證臺灣社會的發展脈絡。

參加兩岸交流、國際參訪。
上圖在湖北省武漢華中師大,下圖在馬來西亞檳城孫中山紀念館

  由於大陸開放探親與觀光,國父館成為首波與大陸互訪的機構,打著「孫中山」旗幟,從廣東、上海,南京、武漢至北京,舉凡與孫中山相關的紀念館,都是我館交流的對象,甚至連海外的港澳、日本、新馬、越南、夏威夷等,受邀前往發表論文與交流。有幸陪伴國父的孫子:孫治平、孫治強、孫穗芳及曾孫孫國雄等人,到日本參加神戶孫文紀念館開館10周年活動,倍感光榮。當然我館也會邀請大陸學者來臺進行學術研討與文化交流,在陪同參訪中,看出他們的購買力逐年增加,甚至有買上萬元阿里山烏龍茶的紀錄。

國父紀念館和日本互訪,進行學術研討與文化交流。
上圖是陪著國父後裔到神戶孫文紀念館開館參加十周年活動
下圖是擔任日本獎學金聯誼會秘書長,辦理赴日留學生(公費生)說明會

學術沒有爭論就淡而無味,與日本學者爭論的,不外是「孫中山密約真偽」與「孫中山婚外情」。大陸學者探究的是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卻不談民權主義,臺灣學者喜好論及民主化與憲政改革,有趣的是白天兩岸學者為著不同觀點,會爭得面紅耳赤,晚上卻是杯酒交歡,乾杯聲四起,場面歡愉。

我的重心轉往研究國父孫中山先生,讓我決定要走研究的路。為了厚實學養,我再度前往臺灣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每天忙著上班、辦活動,還要忙讀書、寫論文,蠟燭兩頭燒,嘗盡酸甜苦辣的滋味。碰到不懂的議題,更是擠破腦筋,真想躲在棉被裡痛哭一場。看到同學開始籌備退休計畫,好羨慕啊!同學遊山玩水,我卻在水深火熱苦思議題。就在痛苦之際,突然間頓悟了,不知不覺中,我也畢業拿到博士學位。

劉碧蓉在國父紀念館工作,決定好好的研究孫中山先生。為了厚實學養,前往臺灣師範大學進修,57歲那年取得法學博士學位。

我比起同學幾乎晚了1015年至屆齡才退休。現在不怕遲到,不怕催稿,天天可以睡到飽。但忙碌的腳步,卻停不下來,開始學口琴,從複音、半音階到民謠口琴,樣樣都想學,此時方知學樂器,是要花時間來學習的。啊!隨遇而安,快樂過日子吧!相信生活同樣也會變得多采又多姿。

從職場上退下來,再次走上學習之路!

劉碧蓉學長榮獲母校台北市立大學102年度傑出校友榮譽


連結

孫學研究第23期(106/11)/劉碧蓉

劉碧蓉/孫中山為何主張國共合作?



看日本的崛起‧思台灣的未來讀書會文章/劉碧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