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學走不同的道路
作者:劉碧蓉(61級忠班)
作者:劉碧蓉(61級忠班) 背景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 在日本兵庫縣演講大亞洲主義的地點 |
1987年決定和同學走不一樣的路,辭了教職前往日本留學,這也是我第一次出國。因為有一筆優厚的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足夠支付我在日本三年的生活費、學雜費。當時想:去吧!但可能丟了鐵飯碗的教職,不去呢?以後再也沒資格獲取這筆獎學金。最後還是決定辭職,前往日本進入東京學藝大學,我選擇了社會科教育(歷史學)研究。
1987~1990在日本留學,刻苦學業之外也沉浸在日本生活中。 |
1990年歸國,因緣際會進入國父紀念館服務。巧合的是,國父館是我進入職場教書那年開館的,對它的印象是國家發展與國家認同的象徵。此時的臺灣「學習型社會」正逐漸形成,人們追求「開放多元」,不僅國人學習新知的意願提昇,在資訊科技的催促下,「全球化」浪潮日盛,相對的一股要求提昇地方文化特色的「本土化」聲浪,也相繼出現。
劉碧蓉在國父紀念館的工作是辦理講座、研討會。最上圖是導覽。 中圖是到日本明治大學學術發表及參訪, 下圖是在臺灣大學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 |
參加兩岸交流、國際參訪。 上圖在湖北省武漢華中師大,下圖在馬來西亞檳城孫中山紀念館。 |
國父紀念館和日本互訪,進行學術研討與文化交流。 |
學術沒有爭論就淡而無味,與日本學者爭論的,不外是「孫中山密約真偽」與「孫中山婚外情」。大陸學者探究的是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卻不談民權主義,臺灣學者喜好論及民主化與憲政改革,有趣的是白天兩岸學者為著不同觀點,會爭得面紅耳赤,晚上卻是杯酒交歡,乾杯聲四起,場面歡愉。
我的重心轉往研究國父孫中山先生,讓我決定要走研究的路。為了厚實學養,我再度前往臺灣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每天忙著上班、辦活動,還要忙讀書、寫論文,蠟燭兩頭燒,嘗盡酸甜苦辣的滋味。碰到不懂的議題,更是擠破腦筋,真想躲在棉被裡痛哭一場。看到同學開始籌備退休計畫,好羨慕啊!同學遊山玩水,我卻在水深火熱苦思議題。就在痛苦之際,突然間頓悟了,不知不覺中,我也畢業拿到博士學位。
劉碧蓉在國父紀念館工作,決定好好的研究孫中山先生。為了厚實學養,前往臺灣師範大學進修,57歲那年取得法學博士學位。 |
我比起同學幾乎晚了10至15年至屆齡才退休。現在不怕遲到,不怕催稿,天天可以睡到飽。但忙碌的腳步,卻停不下來,開始學口琴,從複音、半音階到民謠口琴,樣樣都想學,此時方知學樂器,是要花時間來學習的。啊!隨遇而安,快樂過日子吧!相信生活同樣也會變得多采又多姿。
從職場上退下來,再次走上學習之路! |
劉碧蓉學長榮獲母校台北市立大學102年度傑出校友榮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