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友會慶祝母校創校125週年校慶,將於11月29日(星期日)上午於中正堂舉辦逢十校友回娘家活動。籌備會以懷念校園生活感謝母校栽培之意發起徵稿活動。進入母校就讀的時候,正是青春少年,儘管照片已經褪色,那段歲月在記憶中永遠鮮活跳躍。透過大家的庶民筆記也能豐富校史的內容。
訓導處 報佳音
作者:柯淑雲(59級仁班)
同學們來自全省各縣市,幾乎都很節儉。我們身邊沒有很多的零用錢,
一切吃、住免費,通常一個月花個百把塊錢也就夠了。
青黃不接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難挨透了。除了星期例假日外,學校原規定一律不准出校門,後來網開一面,星期三下午下課後到晚自習前,讓我們自由出入。
同學們大都「解饞」去吃冰,買蔥油餅,吃大滷麵;有的採購麵包、糖果餅乾、水果回來儲存。眼見三三兩兩的人出校門,心癢、嘴饞、腳也癢。苦於囊中無錢,只好躲到盥洗室洗洗刷刷,要不然,就到門房左側的涼亭傻坐。真希望那一刻,爸媽心有靈犀一點通,給我送「救濟金」來。
綠衣使者送信來,一個箭步衝下石階,死耍活賴,門房好不情願給我看信。門房照例把信送到訓導處,由訓導處發給我們。普通信件有時遇到門房高興可以自行取走,等「情書」的人就怕信到了訓導處過不了關。有一次,一位同學接到一封電報,教官很關懷的問她發生什麼事,電報上赫然三個字:「我愛妳」。
掛號信一定要到訓導處領。有時看到自己的掛號信,雖不能即時收到,也是欣喜若狂,開始豎起了靈敏的耳朵,隨時聽命。就等著訓導處佳音傳來:「ㄨㄨㄨ請到訓導處來領掛號信。」有時久等佳音不來就會轉到訓導處瞧瞧,看看何老師在不在?
等不到掛號信的時候,心裡儘往悲哀處想:想此刻在家裡多好,想家人知道我的「苦境」必會傷心落淚的,想要是寄來「救濟金」的話,我一定更加倍用功。可是佳音一到,哈!什麼都不重要了,到十八巷去吃點東西再說。
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就想到寫稿,其實說寫稿,毋寧說賺稿費。上課的時候,同學們集中注意力聽講,正是我揮筆疾書的時間。「偷偷」的貼上郵票,投入郵筒,開始跑圖書館注意報紙。
遠水救不了近火,等到稿子登出來,已經是一兩個星期以後的事了。又開始豎起耳朵等佳音,明知領稿費,也故意裝得很驚奇:「叫我?什麼事啊?」「領掛號信啊!」「奇怪!」跑向訓導處的步伐又輕又快。回到教室,少不了接受一番英雄式的恭維,總要想法子填填她們嘴巴才了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